首页 > 伤感句子 > 佛法经典话语:就必须时刻抱住良心不放…

佛法经典话语:就必须时刻抱住良心不放…

2024-02-05 16:32:40

1、(佛心禅语)惟名闻利养。甜爱软贼,及瞋心。瞋火,虽有佛力,不能救焉。行者当深加精进,以攘却之。(妙叶禅师)

2、禅宗对慈悲的强调,主要是以慈悲心对待别人,而智慧心则是约束自己。辅助自己修行的无形力量。

3、“南无阿弥陀佛”是弥陀发给十方众生的信息,我们听到。口称,即是收到了弥陀的信息,并回应了弥陀的呼唤。愚痴的众生收到慈父的信息,茫然不知所以,下意识原样返回一条信息,阿弥陀佛收到是如何地惊喜呀!

4、世上的人各有各的专长,各有各的短板,均衡起来,大致都差不多。勿为一专长喜,勿为一短板悲,是我们应取的人生态度。

5、人的心灵世界,既是波涛汹涌,因着七情六欲在推波助澜,又是纷扰不安,因为它不断攀援和执着。于是,要让心灵安定下来,开展自在。充实和喜悦的生活,并不容易,除非能在种种情境中把事理看清楚。“看清楚”便是开悟。

6、常有人问:“人为什么不能自主?为什么如痴人任凭环境摆布。被命运安排呢?”师言:“只有凡夫才会被命运安排,圣人能安排自己的命运。如何安排命运呢?必须用信心。愿力及智慧,坚毅地破除烦恼恶念;如此,业力一转,就能解脱自在。”

7、当知是舍,有于三种,何等为三?谓舍烦恼舍。护自他舍。时非时舍。《大宝积经》卷四十一,菩萨藏会

8、于去来今佛所说之法。所制之戒,皆悉奉持,心不舍离,是故能令佛法僧种永不断绝。《华严经》卷十八,明法品

9、佛光会员遇有纠纷,应依国际佛光会所订之“七灭诤法”处理之。

10、(佛心禅语)利己与利他并不总是处于对立的位置,很多时候,二者完全可以统一起来。

11、女色者,世间之枷锁,凡夫恋着,不能自拔。女色者,世间人重患,凡夫困之,致死不免。女色者,世间之衰祸,凡夫遭之,无厄不至。《菩萨诃色欲经》

12、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踏上回程,因此人生总是痛苦与快乐相伴,绝望和希望交织。我们不停地奋斗,目的似乎只有一个,就是不甘心空手而归。然而,越不甘心,越有可能一无所获,真正有所得的是那些一边赶路,一边看风景的人。人和人的不同,取决于态度,同是回家,心境却大不相同。

佛法经典话语

佛法经典话语

13、(佛心禅语)要离苦,就必须远离不道德的行为;要得乐,就必须时刻抱住良心不放。——净慧

14、谦逊:水虽然是生命之根,诸宝之源,但经常往低处流,在最低处汇集。同样的道理,具有修证道德的人也常常会低调和谦逊。越有修养之人,越会低调;越有内涵之人,越会谦虚。因谦虚好学而成为有内涵的人,就像成熟的麦穗低着头,而空麦穗却昂着首。

15、禅门中有句话,放下便是,这并不是生活的奢望,或者逃避,更不是对生活的一种脱离,这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心地的观照与觉察,去除那些复杂,契合与融入生活。水流花开,温暖盎然,这是心地的一种直白,把生命完成了一场佛事,自然而然,欢喜随缘。

16、一粒沙里藏着一个世界,一滴水里折射出一片海洋,一件细微的东西里隐藏着博大的道理,一件很平凡的事情里隐藏着大智慧。只要你的慧眼足够明亮,坐观一尘一滴,便足以洞察宇宙人生的真谛。

17、(经典禅语悟道)已经做过的事情就不会是错过的事情,就会有一定的结果,没有做的事情就不会获得什么结果。

18、(佛心禅语)真理只能发现,不能创造,人可以发现法则,创造机器,却不能创造真理。——-耕云先生

19、“正法”也好,“非法”也好,都是为了实际的效果,没有效果,等于无法。

20、我干自己的小事去啦,大事就留给那些干大事的人好了。

21、(天天禅语)学佛不要怕磨,污染磨尽,佛性自然现前。

22、(天天禅语)人生要懂事。懂理;懂得做人。懂得付出。

23、于一事中专心修习,无不成办。《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》常当修习方便禅思,……内寂其心已,如实观察。《杂阿含经》卷三,第57经

24、妙湛圆寂,体用如如,五阴本空,六尘非有,不出不入,不定不乱,禅性无住,离住禅寂,禅性无生,离生禅想,心如虚空,亦无虚空之量。

佛法经典话语

佛法经典话语

25、第三种人有理想。有魄力。有担当,而且心地坦然,头脑睿智,可攻可守,可进可退。

26、若见众生受诸苦恼,当作是念:我长夜轮转生死以来,亦曾更受如是之苦,其数无量,当勤方便,断除诸有,莫令增长。《杂阿含经》卷三十四,第943经

27、跑马拉松,虽然起跑线一样,渐渐地必然拉开距离。贵在调节自己的体力,坚持到底就是胜利;虽然最后到达,也跑了同样距离。学业。人生都如此,贵在是自己的,贵在坚持,贵在不半途而废,而各随自己方便条件调节使用,缓急得当,决不放弃,必达目的。

28、禅宗追求大悲无泪。大笑无声,悲与笑都是人的主观情绪,从出生到离世都将与人相伴相随。这也是一种无法摆脱的苦处。

29、过多的欲望是苦难的根源,为一点点日常的小收获感到欣喜的人最幸福。婴儿捡到一片树叶就会眉开眼笑,修道的最高境界便是回复到婴儿般的自然自在。

30、无论什么事情,都是做出来的,只要做事的人在,努力去做,就能有所收获,即使是遇到巨大的困难,困难一样可以克服,困境中依然也可以走出一条活路来。做事的人在,努力的心在,困难就不在话下!

31、人者心之器,如何安顿身心,是现代人忙碌生活中应当注重的课题。“忙碌”“盲目”与“茫然”的芸芸众生,应当从宁静中安顿身心,最好“能动中有静,静中有动;在静中有活泼的举止,在动中有宁静的力量”。

32、(佛心禅语)圣人亦不将心求法,亦不将法求心,亦不将心求心,亦不将法求法。所以心不生法,法不生心,心法两寂,故常在定。——《达摩大师悟性论》

33、人生中,有些东西,只是数字,不必太刻意;有些人,只是过客,不必太留恋;有些事情,也只是事情,不必太奢望。

34、人生看似绵长,其实匆匆,如果我们能做到任身临喧嚣红尘,吾自是云水禅心,那么,山一程,水一程,这一路走来,我们定能带着清欢。

35、(佛心禅语)任何东西都有代价。钓钩是鱼垂涎鱼饵的代价;被名利所蛊惑的心,往往也要付出让心灵遭受折磨的代价。

36、圆教以心无碍无尽为佛。(五代)延寿《宗镜录》卷十六

佛法经典话语

佛法经典话语

37、在工作上——工作是道德,服务是幸福。百丈禅师的铭言:“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”,表现了佛教徒对工作的热忱与奉献的精神,他的勤劳给予后人良好的榜样;六祖惠能在五祖处参学时,更是躬操脊椎,苦作供众;佛经中更一再召示:“工作是道德,服务是幸福;懒惰是罪恶,空闲是堕落。”

38、若作恶业已,终竟不舍失。彼人为贪缚,将人地狱去,财物则属他,自得恶业污。《正法念处经》卷四十三

39、第二种“慢”是自己觉得强过别人而产生的慢心。

40、文殊师利言:“如我意者,于一切法无言无说,无示无识,离诸问答,是为人不二法门。”……时维摩诘默然无言。文殊师利叹日:“善哉善哉!乃至无有文字语言,是真人不二法门。”《维摩经》卷中,入不二法门品

41、随在何处,念佛第一,好心情第二,好身体第三,其余任何重要之事皆在第第五……

42、(佛心禅语)我们大家要学会和谐相处。佛说要结善缘,只有做到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,才能有利善缘的增进。

43、(佛心禅语)一个人若能超脱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,能够放下世间的一切假象,不为虚妄所动,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,他才能体会到自己的真正本性,看清本来的自己。

44、人生如果不能忍辱,就无法成就事业。学业与道业。修行必定要能堪忍无量的苦,无忍决不会有所成就,是故“忍”为修学佛法的重心。

45、(佛心禅语)晴烟淡淡,暖日迟迟。百鸟歌而山谷鸣,千花笑而蜂蝶乱。于斯明得,不动步到观音普门,平地上入文殊智海。——《长灵宁卓禅师语录》

46、故知千圣皆目此一念心起时了不可得,是真不思议,离此决定别无殊胜。(五代)延寿《宗镜录》卷四十一

47、佛法是需要修证的,一个人去修证。实践佛法不一定能成佛,但一个不去修证。实践的学佛者则绝不可能获得解脱。

48、以宽容与忍让接纳对方的攻击,以微笑回应俗人们的讽刺与挖苦,以包容对待他人的误解与过失,不急不躁,忍辱不辩,对众生之苦充满恻隐与怜悯之念,淡然而无畏,慈悲而祥和,那就是觉者永恒的心态。